1. 首页
  2. 高校动态

华南理工大学教师风采——工商管理学院叶飞教授

商管理学院叶飞教授

叶飞教授

叶飞,1998-2003年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在博士毕业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3),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兴华学者(2016)等荣誉称号。先后主持承担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专题、1项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及多项省级课题。发表论文130多篇,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Retailing、Ener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Production Research、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 in Operational Research、Computer &Industrial Engineering、Knowledge-Based Systems、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其中SCI&SSCI检索论文25篇,SCI&SSCI他引300余次,SCI H指数为10,Google scholar引用1800余次,出版个人专著两部;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奖励。

蓄势期远 结缘华工

1997年,从本科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刚毕业的叶飞对自己的未来其实没有什么规划,尽管找到的工作不是很满意,但是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心态。然而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所学知识需要进一步沉淀和提升,所以在综合考虑种种因素之后,他决定报考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继续深造。谈及为何选择华工,叶教授告诉我们,他心仪华工的工科背景以及华工人务实求真、脚踏实地的干劲和精神,而选择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则与本科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有关,这一门交叉性学科让他掌握了数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的相关知识,为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夯实了基础。

“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被短暂的失败困住,只要踏踏实实地学习、工作,就会有辉煌的今天和明天”——由于执着于这样的信念,叶飞在读研期间就一心扑在学习上。研一时,在硕士阶段导师张红教授的指导下发表了第一篇核心期刊论文 。论文撰写从最开始的逻辑不通到最后成功发表,使他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此他便开始喜欢上了研究与写作。恰巧当时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刚刚获批成立,于是,他报读了1+4培养模式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为了继续从事热爱的科研工作,叶飞决定成为一名高校教师。而与本科毕业境况截然不同的是,华工、暨大、深大三所大学都同时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最后由于他在华园求学而与华工结下的深厚感情,使他最终决定留校任教。

从研究生到博士生,从副教授到教授、博导,叶飞的成长都离不开他的淡定和从容。

求真务实 务实为要

叶飞教授一直认为科学研究要以现实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科研工作者,他对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问题非常关注,因而他的研究内容有很多围绕着农业展开,其主要研究方向有三个:(1)供应链协调优化研究;(2)订单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与协调优化研究;(3)新能源供应链协调优化与政府补贴机制研究,其中的第二个研究方向就是基于订单农业履约低、融资难的现状展开的。在叶飞主持开展过的众多科研项目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随机产出与需求下基于“公司+农户”型订单农业的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是他认为最具解决实际问题价值的研究课题。

对学生的学术指导,叶老师也不例外,要求学生要踏踏实实,切忌心浮气躁,要以求真务实的心态进行科学研究,绝不允许出现学术欺瞒现象。他说:“我的学术团队主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进行研究,所以更加强调学生不能以结果为导向,建模得出的结果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为了结果的正确而随意更改数据,发现问题可以互相探讨、交流来解决。” 针对现在社会上质疑学术研究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叶老师认为企业运营中所用到的非常多的技巧、方法都是与理论密切相关的,科研上取得的成果并没有完全与现实脱节,只是投入实际应用需要一定的时间。为此,他以其指导的一位学生为例:该名研究生目前在京东做算法工程师,而他所从事工作用到的很多知识、方法都源自于研究生期间供应链管理的学习与研究。

循循善诱 亦师亦友

当被问起从前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时,叶老师谈到,读研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急需大量实践型人才,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主要以应用型为导向,因而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论文发表等要求没有现在这么严格。“那时,读研的同学非常少,也没有科研团队这一说法。管院所有研究生加起来总共也就只有19个,所以老师对所有学生都非常熟悉,我们也经常与导师以外的其他老师交流、学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可以说非常紧密。”叶飞这样说道。

与以前以应用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不同,现在的研究生培养以科学研究导向为主,需要更加完善的培养机制激发学生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叶飞老师所在团队研究的大方向——供应链,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数理基础。针对学生建模知识基础不一的情况,他开设了《供应链建模》这一课程。课程讲授浅显易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即使不是供应链研究方向的学生也能理解、掌握基本的建模方法,因而课程为学院学生称道。课程讲授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供应链的学习,掌握建模的基本方法。团队则每周定期举办研讨会,学生们可以相互分享、交流近段时间的学习收获,老师也会在研讨会过程中进行答疑解惑、纠正指导。叶飞老师很喜欢与学生交流,在他看来,学生也是很好的研究合作者,培养好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入探讨、研究现实问题,而学生活跃的思路、独特的视角都是新想法的助推器,与学生们之间的探讨、交流实质上是实现合作共赢的过程。

静心沉淀 水到渠成

在校任教十多年以来,叶飞科研上取得了诸多成果,先后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3),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兴华学者(2016)等荣誉称号。在他人看来,这些无疑是对一个科研工作者最大的肯定,是事业上的成功。而叶飞老师却认为,成功最朴实的内质是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以他人眼光中的成功来定义的。针对现在社会热议的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状态,俗称“青椒现象”,结合自身的高校教师成长经历,叶老师分享了他的处世智慧:“现在的高校青年教师都非常优秀,所以难免会有一些竞争压力存在。但是,年轻人一定不要急于求成,应该克服浮躁的心态,学会沉淀、积累,当积累到达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就会越来越接近自己追逐的目标。我相信最终‘青椒’一定会成为‘红辣椒’。”

在访谈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问到,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叶老师的一句“普普通通,与他人无异”让人印象深刻。每天往返于家、孩子学校、办公室的三点一线之中,偶尔约学生打打羽毛球,或者一家人到小区附近的公园散步,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生活远没有那么多所谓的波澜壮阔,一切都是这么细水流长,于平平淡淡的人间烟火中活出一点属于自己的不平凡,活出平凡而不悔的人生,这是叶飞最真实的写照。

 

 

推荐您关注:
51调剂网:www.51tj.com

原创文章,作者:51调剂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1tj.com/archives/3592

联系我们

021-37567589

在线调剂:

邮件:921733120@qq.com

工作时间:08:30-20:30

QR code